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黑河市生态环境局拟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HC09#阀室新增下载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10月9日至10月1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黑河市爱辉区龙江路69号
邮 编:164300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联系电话 |
|
1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HC09#阀室新增下载点项目 |
五大连池市境内 |
******有限责任公司北方哈尔滨输油气分公司 |
******有限公司 |
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从中俄东线HC09#阀室接气,管道输送至新发分输站,向下游供气,全长约1.97千米,管径219.1毫米,设计压力12.0兆帕,设计输量2.07×108立方米/年,采用牺牲阳极防腐保护,埋地敷设(管顶埋深≥2.5米);新建新发分输站1座,设计压力12兆帕,设清管器接收筒,站场设4路分输接口,其中1路向京能CNG母站供气、其余3路为预留分输接口。二期对中俄东线HC09#阀室改造扩建,增设清管器发送筒。 |
(一)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强植被、耕地等保护;注重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禁止捕猎;规范施工作业时间与方式,减少施工噪声对鸟类、哺乳类等野生动物的干扰;管线施工涉及公益林工段采用顶管施工工艺,最大程度降低对公益林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便道、堆管场等临时工程占地及时平整场地,剥离表土按要求回覆后,开展复耕、绿化或恢复原地貌工作。 (二)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执行黑土地保护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节约、集约使用土地,按照标准规范剥离表土,做好表土保护,避免水淹耕地或破坏土壤生态环境。落实水土保持和扬尘防治措施,采取编织袋围挡、土工布覆盖、设置截水沟等工程防护与保育措施,防止土壤流失、污染及质量退化,减轻水土流失危害。 (三)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管道试压废水经絮凝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车辆冲洗补水和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施工机械及车辆冲洗废水经临时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生活区生活污水依托当地污水处理系统,生产区设置防渗旱厕定期清掏。运营期,生活污水排入防渗化粪池,定期清掏外运堆肥;分离器检修废水排入站内排污池(31.5立方米),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送五大连池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四)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材料运输合理选择路线,采取遮盖措施;建材定点堆放,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覆土,施工场界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要求。运营期,加强设备维护,定期对管道和阀室等易泄漏部位进行巡检,减少不必要的管道放空。站场厂界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要求,站内非甲烷总烃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要求。 (五)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合理选择运输路线,优化施工场地布置,控制施工作业时间,施工场界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运营期,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设******居民做好沟通。新发分输站西、东、南厂界、现有的中俄东线HC09#阀室厂界噪声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新发分输站北厂界噪声应符合4a类标准。 (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管道施工废料、建筑垃圾、清管扫线废渣一并运至市政部门指定地点处理。运营期,清管收球作业废渣、分离器检修废弃物、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含油抹布等危险废物暂存于危险废物贮存点(建设和管理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废滤芯更换时交由厂家直接回收;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七)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严格落实管道防腐措施,管道沿线设立标志桩、警示牌,加强管线巡检;规范管理危险废物,控制环境风险并杜绝污水事故排放;健全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风险防控预警体系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与地方管理部门的应急联动,防止污染事故发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