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 辽宁省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服务招标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线上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5年08月08日 09时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服务描述:本服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实施办法》《司法部办公厅关************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信息化联网工作的通知》(司办通〔2019〕101号)《社区矫正基础业务系统技术规范(SF/T 0015-2021)》和《社区矫正定位管理系统技术规范(SF/T 0016-2021)》要求,运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定位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借助电子定位装置等,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位置核查,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并和省级社区矫正管理平台共享数据资源和服务支撑,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中标供应商需提供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和手机App客户端相关功能模块,并接入辽宁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平台,社区矫正对象通过App客户端进行位置定位及活体检测和人脸认证,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位置监管,同时,市县两级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可通过小程序端实时查看管辖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情况、越界报警及越界信息处理等工作,同时支持省市县三级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在PC端登录辽宁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平台,进行定位监管、每日考勤、自动点验、人工点验等工作,查看业务提醒、定位记录等,开展各项管理和统计工作。全省服务对象不少于2万人。 1.技术指标 1.1定位能力 支持手机定位与App定位:支持手机号码定位,可按照定位频次自动获取矫正对象手机基站位置信息。支持App定位,通过GPS+北斗+基站(含5G基站)+WIFI的混合定位模式中进行定位。定位精度小于500米。 1.2定位纠偏算法 支持通过一种综合运用多种几何混合算法的定位校正方法,结合平面距离几何、平面角度几何、球面距离几何和球面角度几何,可处理包含多个坐标点的数据集,并可有效识别并纠正偏离正常范围的异常坐标点,从而避免对整体定位精度造成影响。通过循环排除计算策略,迭代优化的方式逐步剔除异常值,并根据剩余点的位置信息动态调整几何模型参数,实现对目标区域的精准定位。在每轮循环都基于更新后的有效数据重新计算位置关系,确保即使在存在较大噪声或误差的情况下,也能获得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支持完全独立于传统定位设备的纯算法校验方案,不依赖于外部硬件设施如GPS或基站信号接收器。通过设计并实施多类几何混合算法,对提供的坐标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智能校验。能对实时获取的定位数据进行高效精确的纠偏。 1.3定位响应 定位速度支持毫秒级响应,网络流量消耗不高于0.3KB/次,App定位成功率不低于99%。 1.4人脸检测 1.4.1 RGB可见光活体检测能力 针对视频流/图片,通过采集人像的破绽(摩尔纹、成像畸形等)来判断目标对象是否为活体,可有效防止屏幕二次翻拍等作弊攻击,可使用单张或多张判断逻辑。 1.4.2质量检测能力 支持判断图像中是否包含人脸,可检测人脸姿态、遮挡、模糊、光照等5类条件是否符合识别要求。 1.4.3视频多帧活体检测能力 支持对上传视频进行随机抽帧分析,可通过多帧连续性检测输出活体判定结果。 1.4.4两张人脸图片相似度对比能力 支持比对两张图片中人脸的相似度,并返回相似度分值。 1.4.5多种图片类型检测能力 支持生活照、证件照、身份证芯片照、带网纹照、红外黑白照不低于5种类型的人脸对比。 1.4.6活体检测控制能力 可针对图像中的破绽进行分析,支持判断人脸是否为二次翻拍(如屏幕翻拍、纸质照片翻拍等),活体控制阈值拒绝率不低于97%。 1.4.7质量检测控制能力 支持分析图像质量,可针对人脸模糊度、角度、光照强度等至少3类特征进行判定。 1.4.8人脸关键点检测能力 支持抓取人脸核心关键点信息,关键点不少于150个,且每个关键点应有对应参数名。 1.4.9人脸质量信息检测能力 支持返回人脸各部分的遮挡(不低于7类面部遮挡参数判别)、光照、模糊、完整度、置信度等信息。 1.5人脸识别及活体检测接口调用次数要求 ★人脸识别及活体检测功能每月可调用接口次数不低于120万次。(提供服务承诺函并加盖公章) 1.6数据保存 ★定位位置数据终身保存。(提供服务承诺函并加盖公章) 2主要功能 2.1信息化核查 2.1.1业务提醒 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本机构内在册人数、本月新增人数、定位人数、当前点验任务、已上报人数及人脸签到情况、异常告警情况、本日预警情况、定位类型、监管情况等。 2.1.2定位监管 支持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级监控,可在天地图标注显示社区矫正对象最新位置信息,可通过姓名、设备编号、定位状态、是否重点人员、定位类型(手机定位、App定位、腕带定位)等不同条件检索社区矫正对象定位信息,可手动发起实时定位,同时支持进行轨迹回放、每日签到查看。 2.1.3每日考勤 支持自定义设定社区矫正对象签到时间段,可查看社区矫正对象签到图片、签到时间、签到位置信息等,并可导出签到记录。 2.1.4自动点验 支持通过平台建立点验任务,系统可自动发起抽查,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在矫通App上报位置信息。 支持通过微信公众号、App消息向社区矫正对象发送自动点验消息,提醒社区矫正对象上报位置信息。 2.1.5人工点验 支持工作人员通过平台手动发起点验,工作人员手动发起抽查,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在矫通App上报位置信息。 支持通过微信公众号、App消息向社区矫正对象发送人工点验消息,提醒社区矫正对象上报位置信息。 2.1.6定位记录 ①支持查看本单位所有社区矫正对象定位信息;②支持通过不同查询条件查询定位记录状态。③支持针对频繁漂移点进行纠偏,可将漂移点自动纠正到正确的位置。 2.1.7定位开通 ①支持设置社区矫******居住地坐标、工作地坐标、可越界距离;③支持自定义设置边界信息。 2.1.8定位越界报警 ①支持查询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App定位越界状态,包括但不限于越界时间,越界地点等信息;②支持针对越界漂移现象进行纠编处理,针对纠正后的点自动纠偏;③支持进行机卡分离检测及查询,联动手机定位分析机卡位置,实时判定是否存在机卡分离情况,判定机卡分离实时向工作人员发送告警消息。 2.1.9腕带报警 支持查询社区矫正对象腕带报警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定位越界、越界-外出请假、离线、拆卸、低电等报警状态。 2.1.10核查报表 ①系统自动生成每名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化核查情况异常情况记录表,支持查看具体详情并导出具体异常记录;②系统自动生成每个机构下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化核查情况异常记录,支持导出相关记录;③系统自动生成每月定位服务账单表。 2.2人员定位分析 2.2.1多人聚集分析 支持社区矫正对象多人聚集在一个地点时,系统显示预警及详细信息,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工作人员可根据情况跟进及处理。 2.2.2昼伏夜出分析 支持社区矫正对象夜间有明显活动轨迹,系统显示预警及详细信息,且工作人员可根据情况跟进及处理。 2.2.3 24小时定位异常 系统支持社区矫正对象24小时未有定位轨迹,系统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信息且工作人员可根据情况跟进及处理。 2.2.4同案犯聚集分析 系统支持本辖区内同案犯聚集在一个地点时,系统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信息,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工作人员可根据情况跟进及处理。 2.2.5进入禁止区域 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特定区域禁止进入和公众区域禁止进入双重设定,一旦执行禁止令或者社区矫正对象靠近公众禁止进入区域,系统智能识别并分析告警。禁止区域设置规则:工作人员可设置本机构的公共禁止区域和根据需要对每人设置不同的禁止区域。 2.2.6个人行为分析 ******居住地、工作地、最后一次活动地、经常活动区域(以热力图形式)进行地图展示。 2.3消息日志 2.3.1异常告警-越界 支持查询系统向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发送的越界告警消息,包括但不限于通知方式,发送状态,发送详情(发送内容,发送时间)。 2.3.2异常告警-关机 支持查询系统向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发送的关机告警消息,包括但不限于通知方式,发送状态,发送详情(发送内容,发送时间)。 2.3.3异常告警-拆卸 支持查询系统向工作人员发送的拆卸告警消息,包括但不限于通知方式,发送状态,发送详情(发送内容,发送时间)。 2.4矫正对象App ★App应支持安卓7.0以上操作系统、鸿蒙操作系统和其他国产操作系统(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 服务需提供社区矫正对象App信息化核查相关模块,至少应该具备如下功能: 2.4.1号码校验 支持登陆检测本机号码是否为定位号码。(非平台注册登记的定位号码无法登录) 2.4.2活体检测功能 支持活体动作检测,例如摇头,眨眼,可防御纸质照片、电子照片、视频、面具等作弊方式。 2.4.3人脸识别功能 根据不同算法提取人脸特征,对持有终端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生物识别验证,避免发生社区矫正对象擅自脱离监管区域范围的现象。 2.4.4每日考勤 支持社区矫正对象在规定时间段内,通过活体检测、人脸比对后上报位置信息。 2.4.5接受点验 支持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到点验通知后,可通过此模块进行活体检测、人脸比对后上报位置信息。接受点验类型应包含自动点验,人工点验,位置纠偏,位置确认等类型。 2.4.6数据对接 App模块支持接入现有辽宁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平台[在矫通App],使用辽宁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平台[在矫通App]统一认证入口。App模块的页面样式及主题要求与辽宁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平台保持一致、用户操作无感。具体对接要求:(1)系统现状:现有App基于安卓系统开发,采用安卓+H5架构。(2)对接数据要求:需对接社区矫正对象签到信息(姓名、签到图片,签到位置,位置状态等),相关数据实时同步。(3)对接方式要求:功能采用sdk方式打包嵌入App。 2.5工作人员小程序 服务需提供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小程序信息化核查相关模块,至少应该具备如下功能: 2.5.1业务提醒 包含越界报警,签到异常等情况。 2.5.2消息 支持针对信息化核查、定位信息通知,可通过通知模块查看系统内部相关通知信息。 2.5.3系统定位核查 可通过移动端查看社区矫正对象的定位信息: ①异常报警提醒:支持通过消息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提醒。 ②远程处置:支持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移动端处置异常报警事件。 2.5.4数据对接 小程序模块支持接入现有辽宁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平台[辽宁智慧司法小程序],使用辽宁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平台[辽宁智慧司法小程序]统一认证入口。小程序模块的页面样式及主题要求与辽宁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平台保持一致、用户操作无感。具体对接要求:(1)系统现状:现有小程序基于微信小程序平台开发。(2)对接数据要求:社区矫正对象签到信息(姓名、签到图片,签到位置,位置状态等),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信息(姓名、定位方式、定位设备号、定位时间、位置详情、位置状态等)。(3)对接方式要求:功能采用H5页面嵌入方式对接小程序。 2.6微信公众号服务 支持微信公众号向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推送通知信息。 3.部署环境及网络安全 社区矫正对象App可通过运营商4G/5G网络访问服务,服务的网络部署环境应保障网络安全、满足等保三级要求 4.数据安全 系统数据传输应进行加密,系统数据需支持数据脱敏处理,需支持在使用时,对矫正对象的个人信息数据进行数据脱敏,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矫正年限、照片等信息都需要*号处理。 5.数据对接 ★业务数据需对接辽宁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平台、矫正对象App(在矫通)、工作人员小程序(辽宁智慧司法),工期内自行完成所有功能模块开发、数据对接、部署上线工作。(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 5.1数据元要求 支持数据字段完整,数据定义需符合社区矫正定位(信息化核查)数据规范要求,实现对接位置信息、人员信息、请假信息、越界信息、机卡分离检测信息、活体检测信息、照片对比信息等数据。 5.2接口要求 需与辽宁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平台安全、稳定、高效的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具体对接要求:(1)系统现状: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平台是基于JAVA语言、采用Spring Boot框架技术架构开发,使用人大金仓数据库。(2)对接数据要求:社区矫正对象人员信息(姓名、单位、入矫日期、解矫日期等),社区矫正对象外出信息(姓名,外出开始日期、外出结束日期、外出状态等),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信息(姓名、定位方式、定位设备号、定位时间、位置详情、位置状态等),社区矫正对象签到信息(姓名、签到图片,签到位置,位置状态等),工作人员信息(人员姓名、单位、手机号、是否在职等)。(3)对接方式要求:采用库表形式对接,开放数据库视图(仅查询权限)。(4)接入性能:必须保证7 * 24小时稳定运行,具备高可用性,应能支撑简单操作响应时间小于等于5秒的日常业务峰值并发请求。 6.运维服务 系统运维服务提供7×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及完善的响应机制。 6.1服务响应 针对服务通知,在接报后15分钟内响应,2小时内到达现场,24小时内处理完毕。 6.2.漏洞修复 (1)运维人员不得随意修改系统数据、随意赋权或随意修改密码等。 (2)针对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发现的漏洞等,维护人员应制定解决方案并解决问题。 (3)系统的升级更新需测试后进行。 6.3.定期巡检 (1)运维人员定期(每周最少一次)对系统进行检查。 (2)定期检查分析系统的各项运行日志,主动发现异常并消除问题隐患。 6.4.数据备份 (1)运维人员需定期做数据库备份工作。 (2)如甲方进行硬件升级或调整网络部署等情况下需协助甲方做好系统相应部署设置工作。 6.5.运维报告 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运维人员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检测,每季度定期输出项目运行报告,并对输出报告长期维护和定期存档。 7.服务团队保障 7.1服务团队负责人 服务团队要求配备负责人1名,负责整体服务实施的计划与控制、交付物的质量控制、资源的管理和任务分派,以及日常沟通工作。 7.2服务团队成员 根据服务内容需合理配置团队人员,负责需求详细分析、架构设计、具体服务内容研发、信息安全评估、服务网络部署、数据库维护、系统测试、用户体验分析等工作;服务团队负责人、服务团队成员不可重复。 ★7.3服务时限保障 服务团队需负责协调运营商,全流程保障手机号卡入网、基站白名单添加、位置服务开通的整体办理时限,通过电子化手段提升入矫业务办理效率,保证整体办理时限不超过2个工作日。(提供服务承诺函并加盖公章)
欢迎您来到机电设备采购平台!